周  文
  資本下鄉,推動土地流轉現在挺火。應該說,資本大佬下鄉“玩農業”,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農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經營。但關於“資本圈地”的爭議和資本炒作土地的擔心,也一直未停歇。
  目前,工商企業直接租賃農戶承包地的比例還不高,但土地流轉的增長速度卻很快。據資料顯示,2012年流轉入企業的土地面積比2009年增加115%,比上年增長34%,2013年比上年又增長40%。同時,土地流轉糾紛也居高不下,僅2013年全國就受理18.8萬件。因此,資本下鄉愈演愈烈,埋下的矛盾隱患也越來越多。有鑒於此,日前中央印發的《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》再次強調,流轉收益應歸承包農戶所有。時隔不到半個月,12月2日召開的中央深改小組第七次會議提出,農村土地改革的三條底線——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、耕地紅線不突破、農民利益不受損。可見,土地流轉中的問題已引起高度重視。
  改造傳統農業,發展現代農業,離不開資本的參與。同時,資本下鄉,也給農村帶去技術和人才,有利於促進土地經營的規模化,推動農業生產產業化,提高土地資源優化配置。因此,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資本。但不受節制的資本好比“一匹野馬”,需要裝上“轡頭”。因為資本本身的趨利性和流動性,決定了其內在的“非理性繁榮”。
  由於當前土地流轉存在諸多不規範現象,存在一些灰色地帶,從而使一些土地“掮客”借助資本活躍於前臺或身後,成為倒騰流轉土地的操盤手。有些資本“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”,或者受土地增殖誘惑進入農業,或者以套取國家補貼為目的,土地流轉後“圈而不用”,造成耕地資源的浪費和低效使用;有些資本“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”,將流轉來的土地搞房地產開發甚至轉手倒賣,導致土地非糧化、非農化,對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威脅。
  因此,鼓勵資本下鄉,要警惕資本炒作土地,加強監管,不要讓資本下鄉變成資本的盛宴。為堵住資本炒作農地流轉的漏洞,首先,要設置“資本入地”的門檻。一是設置明確的上限標準,使資本進入農村承包土地的規模有所控制;二是政府要做好服務引導,規範流轉行為,同時加強事前、事中和事後的市場監管,防止非糧化、非農化傾向。其次,設立“資本下鄉”甄選機制。對於資本進入農業領域要設立相應的甄選機制,特別是突出對其農業經營背景和能力的考察,避免一些短期逐利的資本盲目進入,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和農民利益受損。最後,建立資本進入農村流轉土地的退出機制。包括征收“資本入地”風險準備金,應對資本在農村經營不善中途退出,扼制土地流轉中的“圈地衝動”。
  總之,資本下鄉,推動土地流轉,農民應該是最大的贏家。▲(作者是清華大學資本論與當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、雲南師範大學教授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h82vhuc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